杭州唯鉑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鉑萊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由國際知名學者占紀勛教授攜團隊組建的一家合成生物學高科技企業。占紀勛教授從事天然產物、酶催化、代謝工程等領域研究近20年,在天然產物的發現與鑒定、生物合成機制的探索與揭示、生物催化劑的表征和發展、微生物代謝途徑的工程化改造等方面具有一系列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作為具備合成生物學Know How的創新型企業,唯鉑萊生物始終以綠色生物制造領導者為使命,立足于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面向下游市場開發具備高品質的天然產品,從細胞工廠到綠色工廠,科學放大,逐層論證,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技術、工藝的可行性。歷時6年,唯鉑萊生物已具備自主開展代謝通路的設計與控制、細胞工廠構建等底層研發能力,掌握基因測序與編輯等改造工具,擁有微生物發酵工藝調控等產業化經驗,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放大試驗驗證,唯鉑萊生物構筑了龐大的工程菌庫和酶庫,加速產品研發。產品方面,唯鉑萊生物已推出如煙酰胺、原兒茶酸、咖啡酸等多款微生物合成產品,形成以“生物新材料”+“生物大健康”兩大方向、“光刻膠新材”+“天然色素”+“高活性維生素”+“功能性多酚”四大系列產品格局,量產產品品質市場反饋良好。面對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唯鉑萊生物持續進行產品研發,多款儲備產品在研,全新的量產生產基地將于在2022年初投產運行,唯鉑萊生物將持續向市場輸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精細化的高價值產品。


  唯鉑萊董事長占紀勛教授介紹,當前合成生物學快速發展,唯鉑萊通過生物智造的方式,把智能制造+酶工程+精細化工提純等多環節整合,在打造高純度、綠色健康產品的同時,為碳中和助力?!敖涍^幾個月的交流,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中美綠色基金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發展的關愛,同時,中美綠色基金首席投資官吳竺教授團隊在綠色工廠建設的系統構建、工程技術等方面具有豐富的技術經驗,且與唯鉑萊綠色發展理念一致,希望在后續發展的過程中,唯鉑萊生物可以和中美綠色基金攜手構建中國一流的綠色生物工廠,打造屬于中國的綠色發展標桿企業,為社會發展創造更多價值,實現碳中和發展愿景?!?/span>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表示,中美綠色基金非常高興能與唯鉑萊生物牽手,與其共同推動合成生物學的發展,這是中美綠色基金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第一單投資。作為專注于綠色股權投資的私募基金,中美綠色基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對該領域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最終選擇戰略入股唯鉑萊生物,正是看中了公司強大的底層技術活力、持續的產品研發能力以及完備的研發產品庫,希望未來能不斷推出更多更好的合成生物學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美綠色基金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首筆投資,也是中美綠色基金2021年以來的第四單投資交易,今年以來中美綠色基金已經先后在生物醫藥、氫燃料電池、合成生物學、三代功率半導體等領域開展了投資,通過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創新技術的研發,加速新型綠色技術的產業化推廣和更廣泛應用。


合成生物學行業簡要介紹


  -生物合成是一種更加綠色和高效的分子和材料生產方式


  合成生物學是圍繞生命體運轉的邏輯,利用其中的規律和運作方式,對生物體進行手動“改造”,以讓其具備所需的功能和價值,其本質是讓細胞為人類工作生產活動提供所需的物質。利用合成生物學開展生物制造是一種革命性的生產方式,具有原料來源廣泛、原料可再生、高效定向化生產、節能降耗等優勢。


  -生物合成應用領域廣泛,在經濟社會重要的角色


  合成生物學從生物技術構建功能性生命體(細胞)出發,散射到不同的應用領域,從行業內的初創公司來看,商業模式可以分為底層技術和產業工程兩個層面,前者提供底層技術類的服務,如生命體設計與自動化平臺服務、DNA和RNA合成,軟硬件等,后者從市場需求出發利用生物合成生產產品,產品應用領域深入到工業、能源、食品飲料、消費、農業,醫療健康等,與經濟社會、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原則上全球經濟物質投入中的70%可由生物產生,并生物制造仍在繼續拓展邊界。


  -合成生物學開始起步,萬億賽道


  國內外從事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公司已近500家,國內相關領域也多達數十家,近兩年集中上市4家公司,分別是凱賽生物、華恒生物、Zymergen、Ginko Bioworks,行業開始發力,產品和商業模式逐漸成熟。結合當前較低的市場滲透率,可以預測合成生物學行業未來較大的成長空間和較快的成長速度,根據CB Insights數據,全球合成生物學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5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達到189億美元,CAGR 28.8%。生物基替代石油基產品也是推動合成生物學產業發展另一重要的驅動力,根據經合組織(OECD)預測,化工產品市場規??偭繛?0000億美元,未來10年生物基替代化工產品帶來的市場規??偭繉⑦_到8000億美元,替代率達20%,而當前替代率不足5%,未來10年,生物基產品的替代需求將持續推動合成生物學往前發展。


  -碳排放日益增長,合成生物學助力碳減排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屢創新高,氣候變化問題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率與日俱增,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刻不容緩。要實現《巴黎協定》的2℃溫控目標,將意味著未來全球石油儲量的1/3、天然氣儲量的1/2和煤炭儲量的80%要保持未使用狀態,合成生物學作為一種綠色、可再生的制造方式,生產原料多采用氨基酸、葡萄糖等可來源于生物生產的物質,過程不使用化石能源,同時常溫常壓的生產環境,也降低了生產過程的能耗,采用生物合成生產的生物基產品可大幅削減碳排放,是石化產品的最佳替代方案。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測,到2030年,工業生物技術每年可降低10億至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約占當前碳排放的3%-7%。